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小琉球旅遊行程-探訪潮間帶

海水漲到最高位和退潮時退到最低位之間,所暴露於空氣中的海岸部份,稱為潮間帶。導覽人員會選擇最適合的時間至潮間帶導覽,潮間帶不是每日都可以進行,須配合退潮及天候狀況。
小琉球杉板灣潮間帶
什麼是潮間帶? 潮間帶是漲潮時被海水淹沒,退潮時露出水面的一塊區域。每天因潮汐的時間不同,決定漲退潮。小琉球是珊瑚礁島,其退潮時在珊瑚礁,所遺留海岸的生物:如海膽、海星、陽隨足、寄居蟹、各種各式熱帶魚、貝類及藻類等。
小琉球杉板灣潮間帶
為了小琉球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,民宿及觀光業者共同發起12月1日起至翌年3月31日禁止進入潮間帶,讓生物能夠休養生息及繁衍後代。

加購潮間帶注意事項:
*潮間帶須配合潮汐及視天氣而定,非每日都可以成行,時間以櫃台當日公布為基準。
*欲參加此潮間帶,可當日入住或於入住前7日詢問櫃台或訂房組。
*自由行套裝的導覽為陸上夜間導覽(每天晚上8:00-9:00),因較不易受天候及時間的影響,欲參加潮間帶須另付費用(每人100元),並且配合潮汐。

潮間帶生物-玉螺媽媽
此為玉螺媽媽的卵和小灰玉螺寶寶的床,玉螺媽媽會把受精卵混在在沙中,卵塊裹沙,形成所謂的沙碗,螺旋狀的沙碗約3-6層,可以增加重量,讓卵代不容易隨波逐流。另一個原因,經過沙粒伴卵的食物,敵人不易捕食,這樣玉螺寶寶,才可以在沙碗卵塊中安心長大,當它到了末期幼蟲時會破卵而出,同時卵鞘索也跟著分解,最後整個沙茶漏斗搖籃就崩解掉了。

潮間帶生物-盪皮參
蕩皮參是小琉球常見海參,棲息在潮間帶的岩盤上或潮池的沙底表面。體色呈黑色或紫黑色,體壁極為柔軟但有毒,不裹沙及不行無性生殖。牠們有濾食的習性,牠用身體前端的觸手抓取細珊瑚沙,再送進嘴巴內,藉著不停地吃進珊瑚沙,把沙中的有機物消化,只吸收沙子表面的養分,但不會將沙子消化掉,一隻蕩皮參每年至少可過濾50公斤的珊瑚沙,因此被稱為海蚯蚓或海中的清道夫。


潮間帶生物-藍指海星
藍指海星,屬於蛇海星科,是小琉球潮間帶常見的大型海星,藍指海星通常出現在礁岩及珊瑚礁區的潮池或亞潮帶的淺水區。腕長可達15公分左右,一般有5隻腕足,偶而可以發現4隻腕足的海星。體色呈淺藍色或藍色,偶有成紫藍色的個體。牠們的嘴巴位於體盤的腹面,腕足中央各有一道步帶,由步帶中可伸出管足,是牠們最主要的運動及攝食構造,並將胃可外翻至體外消化食物。以捕食軟體動物、海葵、珊瑚及底藻為食物。


潮間帶生物-海兔
 海兔也是潮間帶常見的生物之一。海兔有著圓滾滾的身體,頭上有一對嗅角。長的有點像無殼的蝸牛,也長的像一隻蹲著的野兔,故名為海兔。海兔喜歡逐海藻而居,春夏交接的季節(約六月),是海兔的產卵期。
潮間帶生物-馬糞海膽
馬糞海膽,學名白棘三列海膽,屬於棘皮動物海膽綱。身體近半球形,硬殼外密生許多短刺,硬刺用來保護自己不受敵害。馬糞海膽的刺短,不像魔鬼海膽的刺具有攻擊性。為了保護自己,會用管足抓著貝殼、藻類或珊瑚碎片等遮蔽自己的身體。
口位於身體底部中央,顎及牙齒高度進化,肛門在身體的上方。他跟海星一樣也是利用水管系統來進行呼吸循環,但海膽的管足比較長,爬行及感應環境都靠他。



饅頭蟹,饅頭蟹科,螯足粗大,大小對稱,頭胸甲呈卵形,或半圓形的饅頭狀,整體外觀可連想到饅頭,所以被稱作饅頭蟹,又稱麵包蟹、沙隨、潛沙蟹。主要棲息地為潮間帶沙灘地或是砂泥及岩礁底質,為淺水域掠食性蟹類。牠的顏色和沙灘非常相近,常利用步足向後掘沙藏在沙中,或躲藏在沙泥底,只露出兩個小眼睛,靜待食物經過,一旦有食物,就趕緊從沙中爬出來掠食。牠的螯有如開罐器,可有效地夾破腹足類貝殼,取食殼內肉體或棲身其中的寄居蟹。




小琉球海島假期

一泊二食推薦行程:http://bit.ly/1rEKXIr
更多詳細內容與注意事項請參考官網:http://bit.ly/1klUKnP
行程規劃http://bit.ly/1rEKXIr
訂房專線:08-8613300

Line ID088613300
emailshanbanbay@gmail.com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能出國,那就到屏東小琉球

[ 不可出國,那就到屏東小琉球 ] 現在,不用做飛機到日本奈良,也能近距離接觸餵食梅花鹿。 乘船 25 分鐘即達小琉球,與可愛的小鹿拍照玩耍。 給自己最放鬆的海島假期,讓超萌小鹿療癒舒壓身心。 《 A 》海鹿選擇題 890 元 海鹿專案內...